叉手礼是唐、宋、金辽、金、元时期揖礼的一种行礼方式,也叫交手礼。是一种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所行的表示尊敬的见面礼节,不论男女老少、尊卑良贱,任何人都可以使用。除用作见面礼外,叉手礼也常在回话时使用,如下属叉手给上司回话等。
有说自佛教的叉手法演变而来,《观无量寿经》曰:“合掌叉手,讃叹诸佛。”,佛教的叉手也是表示尊敬,这种叉手礼节后演变为僧俗通用的俗世礼节,《韩熙载夜宴图》就绘有一和尚在叉手行礼。
也有说早于汉代就有“叉手”示敬的礼节了,如《后汉书‧马援传》记有:“岂有知其无成,而但萎腇咋舌,叉手从族乎?”;又如《后汉书‧灵帝纪》李贤注引《献帝春秋》:“(张)让等惶怖,叉手再拜叩头。”
在《三国志》、《晋书》、《北史》、《魏书》、《隋书》这些史书中,都有不少关于“叉手”的记载,显示着叉手礼节源远流长的历史。
唐代叉手礼的行法是:两手相交于胸前,左手在外,右手在内,左手握住右手拇指和掌部,右手大拇指上翘,站立肃身朝对方行礼;如遇地位很高者,则需下跪向对方叉手行礼。人们在行叉手礼时,可伴随着口中唱喏,通常多在回话时叉手唱喏。
与其它见面礼节不同的是,叉手礼行完之后,双手并不放开,仍可维持在胸前呈行礼状,用以表示尊敬之意,直至事情完毕。五代顾闳中的画作《韩熙载夜宴图》中行叉手礼的男子,便很好地展现了这个情形。
唐朝之后的五代、宋时期,叉手礼的行法与唐代相同,但手势稍有变化,虽然也是两手交于胸前,左手握住右手,但左、右手的大拇指皆上翘,《韩熙载夜宴图》中所绘的几位行叉手礼之人都是这种手势。
至南宋时,叉手礼的手势又有所变化,南宋人陈元靓所著的《事林广记》便祥述了南宋时的叉手礼:“凡叉手之法,以左手紧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则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收不可太着胸,须令稍去二三寸,方为叉手法也。”
与叉手礼相似的还有附手礼,即双手附于胸腹间,在行大礼前站直,表示诚意正心,和现代礼仪的标准姿势很相似。
半岛网页版是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由项城市人民政府投资创办的一所集中等职业教育、电大远程教育、师资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学校。
校办电话:
0394-4280794
Copyright 2006-2010 Powered by xczzedu.com,半岛网页版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70262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