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94-4280794

课堂教学技能知与行

时间:2019-09-04


课堂教学技能知与行


专题1 导入的技能

概览与目标

导入技能是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新的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课堂技能。导入技能运用的直接目的,并不是针对教学内容的解释与阐述,而是在课堂上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第一个环节。在此阶段,须要调动学生的注意、动机等诸多心理因素,诱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因此,在第一专题,也是本书开始之时,建议作为教师的你了解书中提到的有关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知识来辅助你完成各个课堂环节。如果你能注意到学生的诸多心理因素影响其课堂参与的效果,那么,经过适当的努力,你日后的课堂教学更有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导入的教学系统、教学环节中的一部分。我们要在把握课堂的整体性的基础上,关注导入的作用、原则与程序,以及导入技能的类型与应用特点。而在实际的课堂操作中,按照在导入阶段引用的材料性质,我们经常使用直接导入法、以故带新法、以新激趣法、情境导入法和操作导入法五种常用的导入方法来落实导入技能。

知行目标

(1)认识教学导入技能的重要作用以及“教学导入”要达到的效果。

(2)熟悉教学导入方式的基本类型及各种与所教学科关系密切的导入方式。

(3)掌握教学导入方式的动作要求,在练习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能够熟练运用的程度。

技能概述

(一)导入的作用

1.奠定课堂基础,创设良好的课堂开端。2.沟通情感的桥梁。3.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4.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5.明确思维方向和学习目标。

(二)导入技能的应用原则与程序

1.原则

课堂导入要坚持启发性、目的性、关联性和简短性原则。

启发性是指教师所设计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参与课堂,并使学生关注课时内容。

目的性是指要及早告知学生关于学习的主题与目的,并且保证导入设计直接指向所学习的内容。

关联性是指已知的导入材料和未知的新材料要有连接点,并且连接点要准确、自然而不牵强;同时,宜坡度过大。

简短性是指导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不宜分配较长的时间,一般为3—5分钟。

2.程序

导入技能的基本程序大致如下:

集中注意  引起兴趣  激发思维  阐明联系  明确目的  进入学习课题。

分类应用

 (一)直接导入法1.题目解释导入2.切要导入3.阐明作用导入4.提问导入 

(二)以旧带新法1.复习旧知导入2.经历回顾导入法3.观念冲突导入法

(三)以新激趣法1.引用材料导入法2.事例导入3.背景介绍导入

(四)情境导入法  (五)操作导入法1.实验导入2.活动游戏导入

专题 讲解的技能

概览与目标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而上课又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讲解技能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而言的。掌握讲解技能、上好每一堂课,既是教师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位教师的普遍愿望。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学生的理解水平及实际应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把握。而讲解技能是中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频率最高的技能之一,古今中外皆是如此。因而,掌握讲解技能就成为教师的“看家本领”。

知行目标

    (1)明确讲解技能的含义及功能。

(2)准确把握讲解技能的基本要素。

(3)能理解并根据课堂讲解技能的应用原则,按照课堂讲解技能的基本要求,进行课堂讲解。

(4)掌握课堂讲解技能的主要类型及讲解程序。

(5)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讲解技能训练,接受评价,进行反思。

技能概述

    一、课堂讲解的含义及功能分析

讲解技能是指教师利用语言及各种教学媒体引导学生理解重要事实,形成概念、原理、规律、法则等的行为方式。其特点是用语言传递教学信息,它与其他教学技能配合常用于科学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促进师生间的思想、情感交流等,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教育的主要手段。

讲解技能具有如下功能:

(一)有利于系统讲授,强化认知    (二)有利于展示思路,提示规律

(三)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有利于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五)有利于传达情感,文道结合    (六)有利于激发兴趣,激励学习

(七)有利于把握节奏,调控课堂

二、讲解技能的结构要素分析

讲解技能由以下六个要素构成:

(一)讲解结构 (二)语言表达 (三)使用例证

(四)形成连接 (五)进行强调 (六)获得反馈

三、课堂讲解技能的应用原则与具体要求

(一)课堂讲解技能的应用原则  1.学科性原则。2.点拨思维。3.生动启发。

(二)课堂讲解技能的具体要求

1.目标明确,重点突出。2.实例丰富,新旧联系。3.分析概括,指导学法。

4.方法多样,联系实际。5.注意交流,事半功倍。6.语言科学,追求艺术。

专题3 提问的技能

概览与目标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多种情况下往往借助课堂提问来完成。课堂提问是师交往互动、理解对话的重要手段,掌握提问技能也就为师生互动准备了一把钥匙。

提问方式体现了教师对提问的场合、持续时间、问题类型、提问密度、提问顺序、提问对象以及提问态度的独特把握,不同的提问方式把映出不同的问题水平和教学质量。

知行目标

(1)关注提问技能的艺术性,认识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提问。

(2)掌握从多个角度评价、测量一节课提问行为的方法。

技能概述

(一)提问的作用

1.激励参与功能。2.评断功能。3.反馈调控功能。4.巩固强化功能。5.暗示功能。

(二)提问技能的运用原则与程序(1)科学性原则(2)公平原则(3)恰当时机原则

(4)等待原则  (5)适度原则(6)层次性原则

(三)提问技能的分类应用

(四)有效提高提问技能的运用策略

1.调控课堂提问的难度2.调控课堂提问的频度3.恰当配塔封闭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

4.适当降低沉默率    5.调控提问的等候时间 6.学会倾听

(五)提问技能的评价

专题4 强化的技能

概览与目标

强化技能的理论源于心理学的强化概念。强化作为行为主义的核心词之一,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过这一专题的学习,会帮助你关注强化的有关理论在教学实践中指导作用。

知行目标

    (1)深刻理解强化的含义。 (2)能反思课堂上的教师强化行为。

(3)恰当运用常用的课堂教学中的强化技能。

技能概述

    (一)强化          强化就是指行为发生频率或持续时间上的增加。

(二)强化技能

1.强化的作用

(1)形成和改善学生的正确行为(2)恰当地组织课堂教学(3)巩固知识,深入理解。

2.强化技能的应用原则

(1)目的性原则(2)恰当性原则(3)情感性原则

(4)及时性与间歇性原则(5)面向全体原则

分类应用

    (一)强化技能的基本要求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运用强化技能要满足一些基本要求,集中表现为多样性、个性化、针对性、实效性等。

(二)强化技能的基本方法

按强化物的形式,强化技能主要有语言强化、活动强化、符号强化等类型。

专题5 调控的技能

概览与目标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课堂教学变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对课堂教学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课堂教学具有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新特点,每一节课都是师生激情与智慧的综合写照,具有不可重复性。课堂教学呈现的生成性、开放性和由其产生的不确定性,迫切需要教师具有实施课堂调控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指教师对教学进程的一种灵敏而强烈的感知和把握的能力。课堂调控能力的强弱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水平高低的集中反映,是教师风采的展示。

知行目标

(1)理解课堂调控的含义以及课堂调控的原则,明确课堂调控的作用。(2)掌握课堂调控的基本表现手法。(3)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课堂调控的策略。(4)进行调控技能训练,接受评价,进行反思。

技能概述

一、课堂调控的含义与作用分析

所谓课堂调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境,迅速、敏捷、正确地作出判断,恰到好处地处理,从有利于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的视角点拨引导学生的课堂学习,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教学境界的一种课堂教学技能。优良的课堂调控,也称为课调控艺术。

二、课堂调控的基本原则

(一)学生利益为本原则(二)情境化原则(三)科学性原则(四)整合化原则

分类应用

    一、课堂调控的基本表现手法(一)教法交互使用的调控手法 (二)教师行为变化的调控手法

(三)课堂教学环节调控的手法 (四)课堂教学评价调控的手法

二、课堂调控的策略与艺术欣赏

(一)巧妙地实施教师的自控,调控课堂氛围 (二)选用恰当的课堂调控策略

专题6 结束的技能

概览与目标

课堂结束技能是在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或活动时、教师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所学知识形成系统、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结束与导入是相互对应的一对范畴。导入是始,结束是终;导入是开,结束是合。一始一终,一开一合,构成课堂教学的完整过程。可见,在一堂课中,结束和导入是密不可分的;从另一个角度讲,一次课的结束也是另一次课的开始,因此说,结束的终点又是下堂课的起点。一次课有终结,但教育活动是持续不断的。

知行目标

    (1)认识结束技能的重要性,功能发挥,操作程序。 (2)能够独立设计、顺利实施结束环节。

(3)尝试运用各种结束的类型以及原理解释其他课堂的结束环节,直到可以恰如其分地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课堂。

技能概述

    (一)结束技能的作用1.巩固强化作用 2.衔接作用 3.教育作用 4.反馈作用 5.发展作用

(二)结束技能的原则与程序

1.结束技能的作用原则(1)明确教、学的重点,有目的性、针对性;(2)总结规律,提示本质,有概括性;(3)形成知识系统,使学生理解升华;     (4)及时巩固,强化学习,有实践性;

(5)结束简明扼要,形成多样,富有启发性,增强学生兴趣。

2.结束技能的训练程序

一般,课堂结束的程序包括简单回忆—提示要点—检查提问—巩固练习或拓展延伸。

分类应用

    (一)教师概括式的结束方法1.教师讲授式结束  2.教师注释式总结  3.教师延伸拓展式总结

(二)学生参与式的结束方法1.答对式结束 2.练习式结束 3.活动式结束 4.讨论式结束

专题7 反思的技能

概览与目标  “反思三年成名师”,这就是反思的独特作用。

知行目标    (1)了解反思的作用(2)掌握课堂反思的基本技巧

(3)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反思习惯、意识和反思的能力。

技能概述

    (一)课堂反思的定义

课堂反思以课堂实施活动为研究对象,而其结果具体体现在课程实施效率和实际效益的有效改进之中。其中,既蕴含着学生群体的发展,也蕴含着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

(二)课堂反思的作用

1.课堂反思可以调控课堂进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  2.反思课堂教学实践,集体观摩,共同提高  3.反思提炼亮点,激发智慧

分类应用

要成功地进行针对课堂教学的调整反思,教师不仅要悉心研究自我的教学行为,而且要悉心揣摩学生的心理状态与价值取向中。为了更好地把握反思技能,我们从反思的途径和课堂实施两个维度来看反思的应用技巧。

(一)按课堂反思的基本途径分类  1.课前反思 2.调中反思 3.课后反思

(二)围绕课堂实施分类  1.反思预设得失 2.驾驭课堂、调控课堂的本领如何 3.生成与预设有多大出入

4.成功的预设可以提升出一般规律吗  5. 成功的生成还可以再现吗6. 反思教师的课堂表现—我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有特色吗7.反思学生的课堂表现

下篇——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实现教师专业成长

专题8 问题情境创设的技能技巧

概览与目标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中小学课堂教学追求高质量、高效益的需求,越来越需要教师不仅娴熟地运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技能、方法,而且须要拥有与新课程、新课堂相适应的新技能、新技巧与新方法,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技巧,就是其中的一个。本专题结合中小课堂教学案例,系统阐述问情境创设的常见方法、技巧。

知行目标

(1)正确理解问题情境创设的含义和功能、作用,体会问题情境创设对于课堂教学质量保障、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和价值。

(2)理解并初步掌握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有常见方法和技巧。

(3)初步掌握好的问题情境的标准及其判断要领。

技能概述

    一、问题情境创设的意义和价值分析

(一)问题情境的含义

问题情境是一种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是从事教学活动的环境,产生学科学习行为的条件。

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其作用的不同,还可以将问题情境区分为三类:

一类是障碍性的问题情境;第二类是发现性的问题情境;第三类是问题解决式的问题情境。

(二)好的问题情境的标准

1.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对于理解新的概念,形式新的原理,产生新的公式,或蕴含新的学科思想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好的问题情境,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学科学习背景,更能激发起由情境引起具有学科意义的思考,进而让学生有机会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反思”这一重要的活动过程。

3.一个较好的问题情境应该具有衍生性,也就是说,通过这个情境能够产生一连串、坏坏相扣、由浅入深的问题。

4.一个好的情境应当言简意赅,表述清爽。

(三)情境化与学科化的关系 1.恰当的情境是进行学科化的组成部分  2.情境化是为了更好地学科化

(四)情境与学生的自我建构   1.恰当的情境是学生实现学科建构的原始起点2.恰当的情境是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主要渠道之一,学会抽象,学会归纳、概括

(五)问题情境的课程教学价值 1.恰当的问题情境是体现课程的文化价值、实现课程综合性的基本途径之一 2.恰当的情境是新课程下的课程教材基本呈现方式3.恰当的问题情境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起点 4.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可以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分类应用

    一、问题情境创设的要素分析

从心理学视角分析,问题情境是由新的、未知知识,学生主体认知需要与学生主体认知需要与学生主体认知可能性三个要素构成。

在课程教学状态下,问题情境创设必须正确把握四个要素,即素材、问题串、立意、呈现方式。

(一)素材

首先,问题情境的素材必须符合学生实际,源于学生已有的经验。

其次,问题情境的素材,必须反映社会对教育、教学的新需求。

最后,这些素材必须切中课程教学的学科核心目标,而不是为了情境而情境,为了吸引学生而创设。

(二)问题串

好的问题情境创设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线索,形成良好的问题串,满足三个基本条件:

1.难易适中 2.启发诱导性强 3.能够搭建学生的现实经验至学科经验的桥梁。

(三)蕴意(立意)

1.学科蕴意深刻,体现学科本质的核心内容(而非学科的枝枝节节的内容)。2.给学生方法的启迪。

(四)呈现方式

问题情境的外在呈现形式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一是简捷清爽;二是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三是符合学科特征,与其他课程内容协调。

二、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1.现实性原则,即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反映社会进步、科技经济发展,体现社会主流文化。

2.力所能及原则—问题情境不能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

3.探索性原则—问题情境的设计要有探索的价值和空间,要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

4.全体性原则—问题情境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

专题9 促进课堂互动的技能技巧

概览与目标  正如新的教学观所阐述的,课堂教学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分析探讨师生的课堂玛动,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技能概述

    (一)课堂互动的含义

所谓师生的课堂互动,也就是师生的课堂互动行为,是指教师与学生以教育为中心所形成的各种依赖性行为的总称,是指教师与学生在班级课堂环境下进行的以教学为主的活动,是班级层面的社会互动,是师生双方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而表现出的一系列相互依赖的行为过程。

(二)课堂互动的价值  1.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有益于师生双方的和谐进步和共同发展。 2.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而师生互动又是师生关系的具体体现。

(三)课堂互动的要素分析  1.课堂互动的动机  2.课堂互动的基础

分类应用

    一、课堂互动的基本内容(一)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  (二)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 (三)实现课堂活动参与者与环境条件、教学内容之间的互动

二、课堂互动的形式与策略  1.与学生平等对话是课堂互动的关键。2.因势利导、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课堂互动的核心。

技能训练

促进课堂互动的若干技巧(一)建立互信,实现情感交流,是课堂互动的前提(二)及时的启发诱导是课堂互动的基础(三)设疑解疑是课堂互动的重点(四)激励评价是课堂互动的保障(五)掌握课堂互动的具体类型和操作方法,是实现课堂互动的重要保障

专题10 促进学生探究的技能技巧

概览与目标

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而,关注学生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就成为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点,相应地,就需要教师拥有相应的教学技能和新方法。

技能概述

    一、探究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分析

探究学习是这样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它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二、探究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的关系

(1)二者的侧重点不同。(2)活动过程不同(3)结果不同(4)心理机制不同

分类应用

探究学习的特点:

1.以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为目的。 2.既重科学的结果,更重获得的过程。

3.既重知识的获得,更重知识的运用,突出实践性。

4.以问题驱动、任务驱动组织课堂教学,强调全员、全人的参与和投入。

5.强调问题意识的培养。

专题11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技能技巧

概览与目标

知识不是被动地从一个人传输给另一个人,有效的课堂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在经历各种活动时,靠做、反思、讨论建立起来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课堂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学科活动中,才会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知行目标

    (1)理解自主学习的基本含义,基本掌握学生学习的基本要素。

(2)理解自主学习与接受学习、有效学习的关系,基本掌握促进学生开展课堂上的自主学习的基本方式方法。

技能概述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1.二者的侧重点不同。 2.学生观不同。  3.学习内容不同。

4.学习动力不同。  5.师生关系不同。6.评价的侧重点不同。

分类应用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要领

(一)明确自主学习的基本要领 (1)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

(二)准确把握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  1.自我意识的发展成熟是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  2.内在动机的激发与强化是自主学习的重要条件 3.学习能力的逐步完善是自主学习的必要条件

(三)正确认识自主学习,走出课堂教学中误用的阴影

误区1 自主学习等于自学  误区2 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就是完全抛弃接受性学习  误区3 自主学习就是不要教师的指导

专题12 促进学生课堂合作的技能技巧

概览与目标

有效的课堂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尤其在当前的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的焦点话题之一。促进学生有效合作,已经成为时代对教师的强烈呼声。

知持目标 (1)理解课堂合作的基本内涵,基本掌握合作学习的基本条件、基本要素和基本环节。

(2)基本掌握有效促进学生开展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

(3)分析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的正面和反面的案例,体会促进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的技能技巧。

技能概述

    (一)课堂合作的意义和功能分析  1.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有利于学生表达交流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共同成长。 3.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

(二)课堂合作的要素分析  1.积极互赖 2.异质分组 3.团体历程 4.人际技能 5.个人责任

分类应用

    (一)课堂合作学习的基本要领  1.使学生明确合作的目的和要求 2.在合作中有明确的分工 3.使每一名学生明确合作的步骤 4.合作前准备好充分的材料  5.给学生充分的合作时间和空间

(二)课堂合作中常见的误区及其校正  1.合作学习的形式是重要的,但不能缺乏实质的合作—正确处理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2.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缺乏主动合作的意识—因势利导,把握要点  3.合作超时,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师生的合作技能和能力是关键 4.评价和奖赏重整体,轻个体—采用新的评价方式和方式 5.班级人数过多,不利于分组活动和有效合作—创造条件,合理分组,提高实效

专题13 诱导学生课堂参与的技能技巧

概览与目标

正如新的教学观所阐述的,课堂教学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促进师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成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效性和高效性的关键点之一。为些,教师必须具备促进师生课堂参与的技能技巧。

知行目标 (1)理解课堂参与的基本含义 (2)基本掌握中小学课堂教学中诱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常见技巧和方法(3)能够正确识别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误用课堂参与的若干现象,提出改善课堂参与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技能概述

    (一)课堂参与的意义和价值    所谓课堂参与,指的是所谓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参与,是指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方式和行为努力程度。

(二)课堂参与的特征

从个体的角度,课堂参与包括了三个基本方面: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

技能训练  促进师生课堂参与的若干技巧(一)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加情感参与。(二)采取多种认知策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知。(三)训练学生的一些特殊技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

专题14 课堂生成的技能技巧

概览与目标

课堂生成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新兴的一个名词,生成与课堂预设是相伴而生的。本专题将对课堂生成的内涵、特点及应用过程进行较为详尽的表述,从教师对于课堂生成的意识性、目的性及生成空间与运用技能等方面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应用探索,在课堂生成技能训练上采取理论与实践结合列举的方式,以期达到提高教师对课堂生成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知行目标

    (1)正确理解课堂生砀含义。比较全面地认识与把握课堂生成的特点、作用及原则。 (2)根据本专题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阐述,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课堂生成技能运用的水平。 (3)在理解课堂生成的前提下,能够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提高课堂教学重新建构的意识与能力。

技能概述

所谓课堂生成,是指课堂教学中的不可预知的发展,即这种发展不是靠逻辑可以推演出来的,它往往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怦然心动”、“妙不可言”。

(一)课堂生成的特点     1.动态性  2.随机生成性  3.真实性

(二)课堂生成的原则    1.本学科全面发展原则。  2.课堂教学生态和谐原则。

专题15 发展性评价的技能技巧

概览与目标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评价就是发展性评价,其基本理念为:必须以人为出发点,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即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和激发人的主体精神,而不是分数和分数的准确性。

知行目标

   (1)对发展性评价内涵能够正确理解,对发展性评价的特点、作用及原则有一定的认识。

(2)能够根据本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阐述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获得发展性评价方面的理论上的指导和应用上的借鉴。获得掌控课堂发展性评价的技能。

(3)促进教学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客观评价自己的日常教学,产生改变自己教学中某些评价方面的意愿,有计划地制定改进措辞。

技能概述

    (一)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课堂教学评价可以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评价,狭义的课堂教学评价只指言语点评、测试等;广义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仅包括言辞,还包括形体的语言,如教师的某个表情、眼神、手势等都可以作出评价。

发展性评价具有一些突出的特征:1.关注评价对象的全面发展。2.关注评价对象的个体差异。3.注重过程评价。4.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

(二)课堂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原则  1.全面性评价原则。 2.客观性评价原则。 3.促进发展原则。 4.激励性评价原则。 5.艺术性原则。

分类应用

课堂发展性评价一般分为三个层次,教师评价、生生互评和学生自评,而这些评价的层次,集中反映在教师对课堂中的学生行为的即时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生生互评。

(一)课堂即时评价对评价语言、评价方式的应用体现着教师所持有的评价理念

(二)生生互评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建立和谐平等课堂的有效方式

(三)学生自评能力的培养是评价的最终目标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半岛网页版是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由项城市人民政府投资创办的一所集中等职业教育、电大远程教育、师资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学校。

校办电话:
0394-4280794

Copyright 2006-2010 Powered by xczzedu.com,半岛网页版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7026235号-1